top of page

交換生專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撰寫人:郭彥志

2013年,十月十四號,星期一,5:15AM。

四周一片漆黑。

坐在為期四天的秋假後,從達拉斯返回紐奧良趕早八課的灰狗巴士上,車上只有我一個亞洲人。因票價便宜,其它的大多為非裔美國人,雖稱不上全都衣衫襤褸或凶神惡煞,卻也相去不遠。我映著筆電螢幕上微弱的光敲著冷冷的鍵盤;在十個小時的車程之後,我盤算著要怎麼度過這剩下的這兩三個小時。

忽然意識到,自從杜蘭大學開課後,在這種時間還醒著對我而言其實已毫不陌生。須知縱然以前在台灣我也經常晚睡晚起,但惟有在像是隔天要交統計作業這種情況時才偶而開個夜車,在凌晨五點仍不入睡⋯⋯。我想,既然大家寫的交換經驗大多美好而夢幻,也許看看一篇寫實或描述不為人知辛酸面的也不賴。

短期夏令營、度假⋯⋯等等的不算,我真正在這塊土地開始生活之後,才發現其實自己以前對美國大學生活的錯誤印象也好,過於夢幻的迷思也罷,為數還真的不少。其中最有趣的也許莫過於「美國人都很容易交朋友」和「美國學生很輕鬆」了吧。

這邊科系內學生的關係不若台大緊密,因此工管大家庭這樣的概念是不會出現的。在這裡,大家往往在上完課後便鳥獸散(九成的學生會在老師宣布下課後20秒之內消失⋯⋯我總是好奇他們到底是在趕些什麼和他們怎麼能收書包收的恁地快),因此不太容易從課堂上認識朋友,至少不容易深交。不過這樣也罷,重點是即使我已經自認是活潑外向,容易認識新朋友的動物了,我仍常覺得完全無法感受到美國同學有那種想認識你、瞭解你的文化的感覺,因此互動往往僅止於課堂合作。而目前我交到的朋友大多是當地台灣同學會的學長姐或同儕、其他交換學生、或是住在同一個宿舍的大陸人。兩個月下來,這樣的人際交友狀況,讓我覺得也許美國人其實不如想像中的那樣熱情奔放吧。原因可能有:語言障礙、文化障礙、他們就是對亞洲人壓根一點兒興趣也沒有,或是這邊的交換學生數量已經多到一點兒也不稀奇了⋯⋯等等。

雖然把以上原因都當作藉口不見得完全是真的也許也有點過於偏激和不負責任,但我真的認為確實有所影響。 往往美國同學說的英文不是真的多難,而是語速太快或內容(例如美國名人或流行文化⋯⋯等)導致我既無法完全聽懂也偶爾無法插話,不禁想到如果我在台灣時能夠更努力地聽Advanced或英文廣播該有多好。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期許自己能在這裡交到幾個知心的朋友,也想建議想來美國交換的同學或學弟妹,英文的聽力真的很重要,光是聽得懂,能加入對話就已經是在國外交朋友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了。

至於課業方面,雖然看似誇張,但我必須說,來到這邊之後才發現我人生中還沒有讀書讀的這麼努力過。美國在大學之前或許較台灣輕鬆許多,但大學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雖然學分的算法同樣是一週上課一小時換一學分,但課堂上知識的密度、壓力,和回家作業的份量卻是我先前難以想像的。我之所以努力,雖然部分是因為自覺大三已過了課業只求過就好的年紀,必須要學會為自己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負責了,但是老實說,我這麼努力是因為真的很吃力!因為畢業學分需要,當一般大學生只修12~15學分,而交換學生大多只修9~12學分時,我修了六門課,19學分。這個學分數在台大偏少,但是在這邊已足夠到讓我天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就只能剩下唸書;常常,我甚至需要在睡眠和課業之間作出艱難的選擇(睡太多沒時間唸書;睡太少唸書的效率又會太低落),熬夜不睡覺再也不只是偶一為之。當然,這和時間管理能力也有關係,時間管理能力低落如我,都覺得我在這方面如果做得不夠好,則無法生存。不過,當課業的份量多到我覺得即使我做到完美的時間管理都不一定讀的完的時候,或許就真的太多了,而這正是我目前面臨的狀況。有多多呢?六門課之中除了西班牙文之外,其他這些3學分的課都有堆積如山的閱讀,一個禮拜上三次為時一小時的課,每一次都要讀個至少20頁。也就是說,大約兩至三天的時間內,我就必須消化100頁以上的閱讀。 (西文也不是輕鬆好混的:除了三次期中期末考之外,還另外有三次的聽力考試和三次口說考試。不如就擺爛不讀吧?我也想,不過每次的閱讀通常伴隨而來的不是隨堂小考就是類似大意和心得的reading journal,老師就是要確保你念過上課要用的閱讀了。)翹課?我也想,不過老師每次上課記錄的並不僅止於出席與否,而是「參與度」;也就是說,這邊的課堂參與分數並不像是出席就好,而是真的需要非常積極主動地去爭取。例如:有一堂課的老師開學就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每個人每一堂都會拿到一個介於0~3的課堂參與分數:0代表缺課;1代表出席;2代表出席並參與討論;3則代表出席,積極參與討論,並提供有用的意見。

這樣嚴苛的學習環境真的能夠讓學生如海綿一般地吸取知識,除了讓我不得不讀書之外,翹課率也達到了上大學以來的人生新低,如果要說這兩個月來念的書比我在台大兩年念的還多,一點也不為過(也有可能是我自己在台大太混,但我相信自己的用功程度和成績在台大,至少是管院,再不濟也有平均偏上)。我必須承認,在學習上的語言障礙,不論是之於閱讀英文的速度,或是課堂上的參與,都比我想像中還要大了不少。在課堂上,往往都覺得要聽得懂老師的授課或同學的發言就已稍嫌勉強了,遑論提出有建設性的發言。不過,美國同學的發言也並非字字珠璣,往往一些蠢到家的問題或意見,他們也完全不吝也不羞於和全班分享,這也常常讓我覺得一定要更積極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否則空有一肚子想法卻不知道如何表達,這不是讓美國同學已為亞洲交換學生都是笨蛋,讓他們看扁了嗎?我不甘心,因此再難也要強迫自己走在一天比一天好的路上,總有一天要用流利的英文和獨到的見解襲捲全班,殺爆全場。同樣的,還是老話一句,想來美國交換的同學或學弟妹,英文能力真的很重要!非常現實地,在台灣學的英文多一分,在這邊吃力的程度就會少一分。美國的大學生雖然每個禮拜五晚上不是開轟趴就是在酒吧裡狂歡,但這都是其他時間在教室內書桌前做牛做馬的報酬,也只有星期五能這樣把課業拋到腦後。盡情放鬆了。在台大管院這樣的環境中,雖然日子過得輕鬆愜意也能夠科科不被當,但這樣真的能夠為我們創造出台大學生應有的競爭力嗎?有的話,夠用嗎?是在台灣夠用,還是在世界也夠用呢?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國交換才讓我體會到這句話的精髓;到紐奧良生活才讓我我才學會珍惜台北的好。台北便利的公車、捷運系統讓沒有車的學生族群能夠自由的徜祥於城市之間;何時何地都有俗擱大碗的平價美食可以吃也讓我們幾乎不會挨餓。在美國,沒有車就相當於沒有腳是大家都知道的,尤其在沒有地鐵的紐奧良更是明顯;食物方面,在我的宿舍方圓約一兩公里內只有一家Subway,而學校的餐廳價位也落在平均一餐250元台幣左右,自己煮又曠時費力,因此要不花時間,要不花錢,要不就三餐不濟,而我正是常常處於後兩者之間遊走,兩個月的時間我就瘦了兩三公斤。套一句同行好友史斑瑟的話:「在台灣總是飽的;在美國總是餓的。」也正是因為常常處於飢餓的狀態,只要學校有免費的食物,我們幾乎不曾缺席。另外,初來乍到,想在異地生活,其實有朋友的幫助會差很多,除了是接機,找房子,買家具和雜貨這些用錢和時間可以解決的之外,朋友的重要性在意外發生時更是不容忽視。很不幸的,我剛到紐奧良,裝有護照、所有證件、錢包、信用卡、鑰匙、電子詞典和牙套固定器的背包就因為粗心放在餐廳而被摸走,當時的我除了唱王傑的「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之外,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台灣的醫療資源有了健保真的很友善,美國的貴到不止嚇人,簡直是要吃人,我壓根兒都沒想到背包裡面最值錢的是牙套固定器,花了我400元美金重做一個!) 為此,我也消沉了許久,多虧有許多新朋友舊朋友的建議,實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陪伴,才讓我打點好一切,走過陰霾,又重新漸漸讓生活進入軌道。簡而言之,人在國外想做什麼都難,什麼都花錢花時間花力氣,出點小意外就能使人欲哭無淚,也總覺得對於什麼都無能為力,常常覺得自己渺小,無力感也常常油然而生,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人生階段之中覺得這麼無力且無助過。沒有朋友,我可能無法活到現在打出這篇落落長的「小心得」。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是想表示一個雖然老掉牙但卻是親身體驗過的概念:出國留學這條路並不是只有表面上看起來的光鮮亮麗。雖然好吃的、好玩的、友善的人也都是旅程中的經驗,但絕對不是唯一的。雖然我早在高中時期就離家北上求學,遠比一般大學才離家的同儕獨立許多,但我仍然低估了自己在國外適應的能力和速度。這樣迥異且有壓力的新生活處處充滿挑戰,不但使人成長,也使人思考,思考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這麼千辛萬苦究竟是不是朝著自己想要的目的地前進,或者更退一步,自己是不是已經有一個確切的目的地了呢?如果沒有的話,人會感到茫然,就像我現在一樣。不過正也是因為這樣,我天天都覺得更瞭解自己些,雖然自我探索的路還長,但卻已是踏出了那最艱難的第一步。這一步,不止艱難,而且難以回頭,難以回頭在於瞭解自己常常伴隨的就是改變,習慣變了、思考的方式變了、心境改變了,或許個性也變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是不是原來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往好的方向改變或是不好的⋯⋯我想,這或許就是人們所說的「長大」吧,是一條遲早要走的路。並且,因為有更多時間必須自已一個人度過,因此學習和自己相處變得比什麼都重要,在這方面,我的進步空間仍大,仍然不時覺得不知道怎麼度過那些孤單寂寞覺得冷的夜。常常,在覺得自己筋疲力竭、壓力爆表、眼淚哭乾甚至欲哭無淚、快要熬不下去的時候,我用「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或「這也許是上天要給我的一個小小人生考驗」這樣的想法說服自己,才覺得這一切或許都有其意義而感到稍微好過些。我知道,我的抗壓性雖然不足,但是在變好,也知道雖然日後還會有許多挑戰,但是,我會關關難過關關過,活著回到台灣,親自告訴大家旅程中的苦與樂。

將近七點了,前方破曉的橘紅色的雲彩映入眼簾,巴士已悄悄駛入紐奧良,下城法國區的Superdome在窗外閃著藍色的光。我眨了眨眼睛,呼了口長氣,雖然拖著稍微疲累的身軀,但我已準備好要迎接這嶄新的一天, 因為長長暗夜後的黎明即將到來。

2013年,十月十四號,星期一,6:59AM。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