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彭可欣學姊專訪

【人物專訪】彭可欣 學姊

編輯:王耀增 郭庭安 趙敏帆

校園生活經驗分享

提問:如何進入工管系?在校期間的臺大以及管院,是什麼模樣呢?

我高中讀一類組,高三填志願時,覺得自己對純文學沒有太大的興趣,法律、政治相關的領域又感覺太「硬」了,所以就填了工管系作為第一志願。當時也有填其他的管院科系,像是國企系、會計系也在我的志願上。

當時校園內的設備沒有現在那麼好。像是普通、綜合教學大樓,不是每間教室都有投影設備跟空調,有些教授還用傳統的投影機跟透明投影片上課。管院因為上課模式需要,設備就比較齊全。學生生活空間的部分,其實跟現在的學生差不多,主要在管圖、小福或是空教室討論報告與活動。

提問:臺大生活中,特別印象深刻之處是什麼?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除了系上必修、管院的課程之外,我在大四時修了一些別系的課。像是社會系的都市社會學、圖資系的兒童讀物、心理系的知覺心理學。在大學時期,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選修不同科系的課程,不需要僅侷限於管院的課,如此能夠幫助自己找到有興趣的領域。另外,建議同學們可以多和教授聊天,聊的內容不一定只能與學科、課業相關,例如可以和教授討論未來工作或是人生方向的選擇。教授們都曾經歷過學生以及豐富的工作歷程,若能從教授身上獲得經驗分享及建議,對學生們而言會是相當獲益良多的。

由於本身個性以及承襲以往對於讀書的態度,讓我在大學生活中,相當重視課業;但是相對地,課外活動參與也比較少。這樣的時間分配讓我在履歷上有亮眼的成績表現,但課外活動內容就稍嫌平淡。成績好說明了你是個好學生,願意遵守本分;但在找工作面試的時候,倒是很少有人會問你如何獲得好成績,反倒希望你對課外活動能多所著墨。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仍然建議同學多參與課外活動,讓自己真正「從頭到尾去完成一件事情」,如此所獲得的經驗會使自己深刻體驗書上的知識,也能幫助自己尋找並發現讓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從頭到尾去完成一件事情」,不是意味著如何趕快結束它,而是去思考為甚麼要做這些事,並從自己的答案中找到更多實踐、完成任務的有效方法。舉例來說,學生活動向店家拉贊助,公關部的同學除了照著以往學長姐的經驗與留下的名單積極拜訪店家,是否思考過為甚麼這些店家會願意合作?例如屬於位置偏僻的新店家,透過贊助可以達到快速的宣傳效果,它自然樂意贊助。透過追本朔源的邏輯思考,能夠推導出更好的做事方法,如此也在做事中學習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實作經驗。

大學中有太多活動,學生們也許常在「別人都做過或參加過什麼,所以我也要參加」的壓力下參與了很多明明不感興趣,卻還是趕鴨子上架的活動。其實這些活動並不是非做不可,但如果真的選擇投入了,就希望大家能夠從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所學習,而不是抱持著有參加就好的半調子心態。履歷是份顯示了你過去時間分配的文件,只要說得出自己的大學時光投入在哪些事物上,從中獲得了什麼、成長了什麼,那麼無論投入什麼事情之中,都不會是浪費時間。

提問:為何決定就讀臺大商研所?商研所帶給你甚麼不同的影響?

大學畢業後,我做過將近一年的國外業務工作,但那時候感覺得自己興趣不在此,於是我辭職後回到學校擔任朱文儀教授的專任助理,並同時推甄台大商研所。很幸運的我得到推甄入學的機會,於是助理一年的任期結束後便就讀商研所。

商研所的課程和工管系大學部所學有所重疊,差別在於我們在畢業前要完成學術研究論文;對我來說,因為課程的重複度高,再加上熟悉的環境,整體而言表現比較好,我那時的自信程度比大學時期更高了。

商研所和大學部另一大差異是學生組成來自不同學科背景,有商學也有理工科背景,這些人會展現出不同的思考面向;另外課堂上教授相當鼓勵學生發言與積極參與,在密集與主動的討論氛圍下,更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

職場工作面貌

Q:簡介現在的工作內容

我在2011年6月進入台灣賓士直到現在,是我在商研所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原本的工作是負責售後服務部門的業務分析與零件訂價,兩年後剛好有機會經由內部申請職缺,轉任為總裁特助。助理的工作設計基本上就是為了補足老闆時間不足、沒空自己做的事情,因此我在替老闆做事時,視野必須提昇到比較高的高度。而在這個職位上,我覺得自己就像是擁有一把無形的鑰匙,可以去接觸、了解不同的部門,與各個部門的高階主管互動,可以看到事情的許多面向。這是很難得的工作經驗,我相信可以在這個工作上獲得相當多的學習與挑戰。

Q:進入職場後,發現自己最缺乏的能力是什麼?

在剛從學生身分進入職場時,會發現基層許多工作內容都比較偏向操作性,難免會懷疑過去所學的管理方面知識,和工作是否毫無相關性。但後來我覺得這就是工作的基本功,唯有自己在基礎下的功夫夠,也才能往更高的抽象層次思考,到那個層面,其實會發現我們所學的管理知識應用就在其中。

另外,在職場中,社交能力是很重要的,它能讓你與人們有更多連結,而你會發現這些人脈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發揮作用。

提問:工管系/商研所/管理學院在職場上帶來的優勢是什麼?

在找工作時,台大工管系這塊招牌還是挺好用的。事實上,台大管理學院的學生真的比較容易在求職時拿到面試機會。雖然總會有同學認為工管系所學比較廣泛、因而缺乏所謂的核心競爭能力(相較於第二、第三類組);但事實上,工管系的訓練是在於我們如何有憑有據的將各種資訊分類與分析,並導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及以有條理的方式表達內容,這些能力便是我們的專長,而這也是企業找尋人才時所看重的特點。

回顧,自我了解與職場走向

提問:在生活的各個面向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適合自己的個性?

大學時並沒有非常清楚規劃,對任何事情覺得只要不討厭就能接受,並且從每件事情的經驗中判斷自己的喜好。那時候有許多需要分組討論的小組報告,其實從那時候起,就可以慢慢發現自己的個性、擅長的事情。我喜歡先有所準備再參與團體討論,自己會先做摘要或是查資料讓討論更有效率,所以我發現自己工作強項著重於組織和歸類能力。而在工作上,如果發現自己每天都很有動力,那就是與自己個性相合,也就會是自己喜歡的事情。

提問:未來如何計畫以及是否有可能面臨的挑戰?

就像前面提及的,我現在的工作是特助,這個工作給了我很好的視野能夠了解各個部門的運作;同時,找到自己接下來有興趣投入的部門,就成了我目前階段的課題。

對工管系的學生來說,普遍還是希望能夠做到專業經理人的層級。不過我想補充一點,有些人的個性其實反而比較適合做一般員工、在特定領域中有所專精。畢竟專業經理人不只是管理事情,更重要的是管理人,「人」才是管理的關鍵。如果自己志不在此,其實也不必勉強。找到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確認自己想要的工作與生活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bottom of page